CSAPP第七章链接

还有两章太偏硬件了,后面再看吧,先进入第二大章的学习:在系统上运行程序。

继续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探索,进一步来看看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系统软件。链接器把程序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文件,处理器可以将这个文件加载到内存,并且执行它。现代操作系统与硬件合作,为每个程序提供一种幻象,好像这个程序是在独占地使用处理器和主存,而实际上,在任何时刻,系统上都有多个程序在运行。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拓宽你对系统的了解,使你牢固地掌握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你将学习到如何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来构建系统级程序,例如 Unix shell 和动态内存分配包。

链接(linking)是将各种代码和数据片段收集并组合成为一个单一文件的过程,这个文件可被加载(复制)到内存并执行。链接可以执行于编译时(compile time),也就是在源代码被翻译成机器代码时;也可以执行于加载时(load time),也就是在程序被加载器(loader)加载到内存并执行时;甚至执行于运行时(runtime),也就是由应用程序来执行。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链接是手动执行的。在现代系统中,链接是由叫做链接器(linker)的程序自动执行的。

链接器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因为它们使得分离编译(separate compilation)成为可能。我们不用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组织为一个巨大的源文件,而是可以把它分解为更小、更好管理的模块,可以独立地修改和编译这些模块。当我们改变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时,只需简单地重新编译它,并重新链接应用,而不必重新编译其他文件。

链接通常是由链接器来默默地处理的,对于那些在编程入门课堂上构造小程序的学生而言,链接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那为什么还要这么麻烦地学习关于链接的知识呢?

  • 理解链接器将帮助你构造大型程序。构造大型程序的程序员经常会遇到由于缺少模块、缺少库或者不兼容的库版本引起的链接器错误。除非你理解链接器是如何解析引用、什么是库以及链接器是如何使用库来解析引用的,否则这类错误将令你感到迷惑和挫败。
  • 理解链接器将帮助你避免一些危险的编程错误。Linux 链接器解析符号引用时所做的决定可以不动声色地影响你程序的正确性。在默认情况下,错误地定义多个全局变量的程序将通过链接器,而不产生任何警告信息。由此得到的程序会产生令人迷惑的运行时行为,而且非常难以调试。我们将向你展示这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该如何避免它。
  • 理解链接将帮助你理解语言的作用域规则是如何实现的。例如,全局和局部变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当你定义一个具有 static 属性的变量或者函数时,实际到底意味着什么?
  • 理解链接将帮助你理解其他重要的系统概念。链接器产生的可执行目标文件在重要的系统功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比如加载和运行程序、虚拟内存、分页、内存映射。
  • 理解链接将使你能够利用共享库。多年以来,链接都被认为是相当简单和无趣的。然而,随着共享库和动态链接在现代操作系统中重要性的日益加强,链接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为掌握它的程序员提供了强大的能力。比如,许多软件产品在运行时使用共享库来升级压缩包装的(shrink-wrapped)二进制程序。还有,大多数 Web 服务器都依赖于共享库的动态链接来提供动态内容。

编译器驱动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int sum(int *a, int n);

int array[2] = {1, 2};

int main()
{
int val = sum(array, 2);
return val;
}
1
2
3
4
5
6
7
8
9
int sum(int *a, int n)
{
int i, s = 0;

for (i = 0; i < n; i++) {
s += a[i];
}
return s;
}

大多数编译系统提供编译器驱动程序(compiler driver),它代表用户在需要时调用语言预处理器、编译器、汇编器和链接器。比如,要用 GNU 编译系统构造示例程序,我们就要通过在 shell 中输入下列命令来调用 GCC 驱动程序:

linux> gcc -Og -o prog main.c sum.c

assets_-MHt_spaxGgCbp2POnfq_-MI8jCXJzp_pYD5VGG8o_-MI8oSBe7kBcpszDCC7T_07-02 静态链接

上图概括了驱动程序将示例程序从ASCII码源文件翻译成可执行目标文件的行为

  • 首先运行c预处理器(cpp),将main.c翻译成ascii码中间文件main.i

    cpp [other arguments] main.c /tmp/main.i

  • 接着驱动程序运行c编译器(cc1) ,翻译成ascii汇编语言文件

    cc1 /tmp/main.i -Og [other arguments] -o /tmp/main.s

  • 再使用驱动程序运行汇编器(as) ,将main.s翻译成一个可重定位目标文件main.o

    as [other arguments] -o /tmp/main.o /tmp/main.s

  • 经过相同步骤生成sum.o,最后运行链接器程序ld,将main.o sum.o组合起来,创建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prog

    ld -o prog [system object files and args] /tmp/main.o /tmp/sum.o

  • 执行可执行文件prog,在shell中输入他的名字就可以

    linux> ./prog

静态链接

像 Linux LD 程序这样的静态链接器(static linker)以一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和命令行参数作为输入,生成一个完全链接的、可以加载和运行的可执行目标文件作为输出。输入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由各种不同的代码和数据节(section)组成,每一节都是一个连续的字节序列。指令在一节中,初始化了的全局变量在另一节中,而未初始化的变量又在另外一节中。

为了构造可执行文件,链接器必须完成两个主要任务:

  • 符号解析(symbol resolution)。目标文件定义和引用符号,每个符号对应于一个函数、一个全局变量或一个静态变量(即 C 语言中任何以 static 属性声明的变量)。符号解析的目的是将每个符号引用正好和一个符号定义关联起来。
  • 重定位(relocation)。编译器和汇编器生成从地址 0 开始的代码和数据节。链接器通过把每个符号定义与一个内存位置关联起来,从而重定位这些节,然后修改所有对这些符号的引用,使得它们指向这个内存位置。链接器使用汇编器产生的重定位条目(relocation entry)的详细指令,不加甄别地执行这样的重定位。

目标文件

目标文件有三种形式:

  •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包含二进制代码和数据,其形式可以在编译时与其他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合并起来,创建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
  • 可执行目标文件。包含二进制代码和数据,其形式可以被直接复制到内存并执行。
  • 共享目标文件。一种特殊类型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可以在加载或者运行时被动态地加载进内存并链接。

编译器和汇编器生成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包括共享目标文件)。链接器生成可执行目标文件。从技术上来说,一个目标模块(object module)就是一个字节序列,而一个目标文件(object file)就是一个以文件形式存放在磁盘中的目标模块。不过,我们会互换地使用这些术语。

目标文件是按照特定的目标文件格式来组织的,各个系统的目标文件格式都不相同。从贝尔实验室诞生的第一个 Unix 系统使用的是 a.out 格式(直到今天,可执行文件仍然称为 a.out 文件)。Windows 使用可移植可执行(Portable Executable,PE)格式。MacOS-X 使用 Mach-O 格式。现代 x86-64 Linux 和 Unix 系统使用可执行可链接格式(Executable and Linkable Format,ELF)。尽管我们的讨论集中在 ELF 上,但是不管是哪种格式,基本的概念是相似的。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

下图展示了一个典型的 ELF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的格式。ELF 头(ELF header)以一个 16 字节的序列开始,这个序列描述了生成该文件的系统的字的大小和字节顺序。ELF 头剩下的部分包含帮助链接器语法分析和解释目标文件的信息。其中包括 ELF 头的大小、目标文件的类型(如可重定位、可执行或者共享的)、机器类型(如 X86-64)、节头部表(section header table)的文件偏移,以及节头部表中条目的大小和数量。不同节的位置和大小是由节头部表描述的,其中目标文件中每个节都有一个固定大小的条目(entry)。

典型的ELF可重定位目标文件

夹在 ELF 头和节头部表之间的都是节。一个典型的 ELF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包含下面几个节:

  • .text:已编译程序的机器代码。
  • .rodata:只读数据,比如 printf 语句中的格式串和开关语句的跳转表。
  • .data:已初始化的全局和静态 C 变量。局部 C 变量在运行时被保存在栈中,既不岀现在 .data 节中,也不岀现在 .bss 节中。
  • .bss:未初始化的全局和静态 C 变量,以及所有被初始化为 0 的全局或静态变量。在目标文件中这个节不占据实际的空间,它仅仅是一个占位符。目标文件格式区分已初始化和未初始化变量是为了空间效率:在目标文件中,未初始化变量不需要占据任何实际的磁盘空间。运行时,在内存中分配这些变量,初始值为 0。
  • .symtab:一个符号表,它存放在程序中定义和引用的函数和全局变量的信息。一些程序员错误地认为必须通过 -g 选项来编译一个程序,才能得到符号表信息。实际上,每个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在 .symtab 中都有一张符号表(除非程序员特意用 STRIP 命令去掉它)。然而,和编译器中的符号表不同,.symtab 符号表不包含局部变量的条目。
  • .rel.text:一个 .text 节中位置的列表,当链接器把这个目标文件和其他文件组合时,需要修改这些位置。一般而言,任何调用外部函数或者引用全局变量的指令都需要修改。另一方面,调用本地函数的指令则不需要修改。注意,可执行目标文件中并不需要重定位信息,因此通常省略,除非用户显式地指示链接器包含这些信息。
  • .rel.data:被模块引用或定义的所有全局变量的重定位信息。一般而言,任何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如果它的初始值是一个全局变量地址或者外部定义函数的地址,都需要被修改。
  • .debug:一个调试符号表,其条目是程序中定义的局部变量和类型定义,程序中定义和引用的全局变量,以及原始的 C 源文件。只有以 - g 选项调用编译器驱动程序时,才 会得到这张表。
  • .line:原始 C 源程序中的行号和 .text 节中机器指令之间的映射。只有以 -g 选项调用编译器驱动程序时,才会得到这张表。
  • .strtab:一个字符串表,其内容包括 .symtab 和 .debug 节中的符号表,以及节头部中的节名字。字符串表就是以 null 结尾的字符串的序列。

符号和符号表

每个可重定位目标模块 m 都有一个符号表,它包含 m 定义和引用的符号的信息。在链接器的上下文中,有三种不同的符号:

  • 由模块 m 定义并能被其他模块引用的全局符号。全局链接器符号对应于非静态的 C 函数和全局变量。
  • 由其他模块定义并被模块 m 引用的全局符号。这些符号称为外部符号,对应于在其他模块中定义的非静态 C 函数和全局变量。
  • 只被模块 m 定义和引用的局部符号。它们对应于带 static 属性的 C 函数和全局变量。这些符号在模块 m 中任何位置都可见,但是不能被其他模块引用。

认识到本地链接器符号和本地程序变量不同是很重要的。.symtab 中的符号表不包含对应于本地非静态程序变量的任何符号。这些符号在运行时在栈中被管理,链接器对此类符号不感兴趣。

有趣的是,定义为带有 C static 属性的本地过程变量是不在栈中管理的。相反,编译器在 .data 或 .bss 中为每个定义分配空间,并在符号表中创建一个有唯一名字的本地链接器符号。

给 C 语言初学者 - 利用 static 属性隐藏变量和函数名字

C 程序员使用 static 属性隐藏模块内部的变量和函数声明,就像你在 Java 和 C++ 中使用 public 和 private 声明一样。在 C 中,源文件扮演模块的角色。任何带有 static 属性声明的全局变量或者函数都是模块私有的。类似地,任何不带 static 属性声明的全局变量和函数都是公共的,可以被其他模块访问。尽可能用 static 属性来保护你的变量和函数是很好的编程习惯。

符号解析

链接器解析符号引用的方法是将每个引用与它输入的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的符号表中的一个确定的符号定义关联起来。对那些和引用定义在相同模块中的局部符号的引用,符号解析是非常简单明了的。编译器只允许每个模块中每个局部符号有一个定义。静态局部变量也会有本地链接器符号,编译器还要确保它们拥有唯一的名字。

不过,对全局符号的引用解析就棘手得多。当编译器遇到一个不是在当前模块中定义的符号(变量或函数名)时,会假设该符号是在其他某个模块中定义的,生成一个链接器符号表条目,并把它交给链接器处理。如果链接器在它的任何输入模块中都找不到这个被引用符号的定义,就输出一条(通常很难阅读的)错误信息并终止。比如,如果我们试着在一台 Linux 机器上编译和链接下面的源文件:

1
2
3
4
5
6
void foo(void);

int main() {
foo();
return 0;
}

那么编译器会没有障碍地运行,但是当链接器无法解析对 foo 的引用时,就会终止:

linux> gcc -Wall -Og -o linkerror linkerror.c
/tmp/ccSz5uti.o: In function ‘main’:
/tmp/ccSzSuti.o(.text+0x7): undefined reference to ‘foo’

对全局符号的符号解析很棘手,还因为多个目标文件可能会定义相同名字的全局符号。在这种情况中,链接器必须要么标志一个错误,要么以某种方法选出一个定义并抛弃其他定义。Linux 系统采纳的方法涉及编译器、汇编器和链接器之间的协作,这样也可能给不警觉的程序员带来一些麻烦。

旁注 - 对 C++ 和 Java 中链接器符号的重整

C++ 和 Java 都允许重载方法,这些方法在源代码中有相同的名字,却有不同的参数列表。那么链接器是如何区别这些不同的重载函数之间的差异呢?C++ 和 Java 中能使用重载函数,是因为编译器将每个唯一的方法和参数列表组合编码成一个对链接器来说唯一的名字。这种编码过程叫做重整(mangling),而相反的过程叫做恢复(demangling)。

幸运的是,C++ 和 Java 使用兼容的重整策略。一个被重整的类名字是由名字中字符的整数数量,后面跟原始名字组成的。比如,类 Foo 被编码成 3Foo。方法被编码为原始方法名,后面加上 ,加上被重整的类名,再加上每个参数的单字母编码。比如,Foo::bar(int, long) 被编码为 bar3Fooil。重整全局变量和模板名字的策略是相似的。

链接器如何解析多重定义的全局符号

链接器的输入是一组可重定位目标模块。每个模块定义一组符号,有些是局部的(只对定义该符号的模块可见),有些是全局的(对其他模块也可见)。如果多个模块定义同名的全局符号,会发生什么呢?下面是 Linux 编译系统采用的方法。

在编译时,编译器向汇编器输岀每个全局符号,或者是强(strong)或者是弱(weak),而汇编器把这个信息隐含地编码在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的符号表里。函数和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是强符号,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是弱符号。

根据强弱符号的定义,Linux 链接器使用下面的规则来处理多重定义的符号名:

  • 规则 1:不允许有多个同名的强符号。
  • 规则 2:如果有一个强符号和多个弱符号同名,那么选择强符号。
  • 规则 3:如果有多个弱符号同名,那么从这些弱符号中任意选择一个。

比如,假设我们试图编译和链接下面两个 C 模块:

1
2
3
4
5
/* foo1.c */
int main()
{
return 0;
}
1
2
3
4
5
/* bar1.c */
int main()
{
return 0;
}

这里会报错,因为强符号main被定义了多次:

linux> gcc foo1.c bar1.c
/tmp/ccq2Uxnd.o: In function ‘main’:
bar1.c:(.text+0x9): multiple definition of ‘main’

相似的,下面的模块也会报错,因为强符号x(被定义的全局变量)也被定义了多次

1
2
3
4
5
6
7
/* foo2.c */
int x = 15213;

int main()
{
return 0;
}
1
2
3
4
5
6
/* bar2.c */
int x = 15213;

void f()
{
}

然而,如果在一个模块里 x 未被初始化,那么链接器将安静地选择在另一个模块中定义的强符号(规则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foo3.c */
#include <stdio.h>
void f(void);

int x = 15213;

int main()
{
f();
printf("x = %d\n", x)
return 0;
}
1
2
3
4
5
6
7
/* bar3.c */
int x;

void f()
{
x = 15212;
}

在运行时,函数 f 将 x 的值由 15213 改为 15212,这会给 main 函数的作者带来不受欢迎的意外!注意,链接器通常不会表明它检测到多个 x 的定义:

linux> gcc -o foobar3 foo3.c bar3.c

linux> ./foobar3

x = 15212

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foo5.c */
#include <stdio.h>
void f(void);

int y = 15212;
int x = 15213;

int main()
{
f();
printf("x = 0x%x y = 0x%x \n",
x, y);
return 0;
}
1
2
3
4
5
6
7
/* bar5.c */
double x;

void f()
{
x = -0.0;
}

在一台 x86-64/Linux 机器上,double 类型是 8 个字节,而 int 类型是 4 个字节。在我们的系统中,x 的地址是 0x601020,y 的地址是 0x601024。因此,bar5.c 的第 6 行中的赋值 x=-0.0 将用负零的双精度浮点表示覆盖内存中 x 和 y 的位置(foo5.c 中的第 5 行和第 6 行)!

linux> gcc -Wall -Og -o foobar5 foo5. c bar5 .c
/usr/bin/ld: Warning: alignment 4 of symbol ‘x’ in /tmp/cclUFK5g.o
is smaller than 8 in /tmp/ccbTLcb9.o
linux> ./foobar5
x = 0x0 y = 0x80000000

重定位

一旦链接器完成了符号解析这一步,就把代码中的每个符号引用和正好一个符号定义(即它的一个输入目标模块中的一个符号表条目)关联起来。此时,链接器就知道它的输入目标模块中的代码节和数据节的确切大小。现在就可以开始重定位步骤了,在这个步骤中,将合并输入模块,并为每个符号分配运行时地址。重定位由两步组成:

  • 重定位节和符号定义。在这一步中,链接器将所有相同类型的节合并为同一类型的新的聚合节。例如,来自所有输入模块的. data 节被全部合并成一个节,这个节成为输出的可执行目标文件的. data 节。然后,链接器将运行时内存地址赋给新的聚合节,赋给输入模块定义的每个节,以及赋给输入模块定义的每个符号。当这一步完成时,程序中的每条指令和全局变量都有唯一的运行时内存地址了。
  • 重定位节中的符号引用。在这一步中,链接器修改代码节和数据节中对每个符号的引用,使得它们指向正确的运行时地址。要执行这一步,链接器依赖于可重定位目标模块中称为重定位条目(relocation entry)的数据结构,我们接下来将会描述这种数据结构。

重定位条目

重定位条目用来解决符号引用和符号定义的运行时地址的关联问题。

当汇编器遇到对最终位置的目标引用时,就会生成一个重定位条目,告诉链接器在合并目标文件为可执行文件时如何修改这个引用。

代码的重定位条目放在 .rel.text 中,已初始化数据的重定位条目放在 .rel.data 中。

每个重定位条目都代表了一个必须被重定位的引用

ELF重定位条目的格式:

ELF重定位条目

具体含义:

1
2
3
4
5
6
typedef struct{
long offset; //需要被修改的引用的节偏移(即该符号引用距离所在节的初始位置的偏移)。
long type:32, //重定位类型,不同的重定位类型会用不同的方式来修改引用
symbol:32; //symbol table index,指向被修改引用应该指向的符号
long addend; //一个有符号常数,一些类型的重定位要使用它对被修改引用的值做偏移调整
}

ELF 定义了32种不同的重定位类型。以下是其中最基本的两种:

  1. R_X86_64_PC32:重定位一个使用 32 位 PC 相对地址的引用。
  2. PC 相对地址:一个 PC 相对地址就是距程序计数器的值的偏移量。当 CPU 执行到一条使用 PC 相对寻址的指令时,就将在指令中编码的 32 位偏移量值加上 PC 的当前运行时值,得到有效地址,PC 值通常是下一条指令在内存中的地址。
  3. R_X86_64_32:重定位一个使用 32 位绝对地址的引用。通过绝对寻址,CPU 直接使用在指令中编码的 32 位值作为有效地址。

这两种类型都使用了 x86-64 小型代码模型,该模型假设可执行目标文件中的代码和数据的总体大小小于 2GB,因此可以通过 32 位地址来访问。GCC 默认使用小型代码模型。此外还有中型代码模型和大型代码模型。

重定位符号引用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链接器的重定位算法的伪代码。第 1 行和第 2 行在每个节 s 以及与每个节相关联的重定位条目 r 上迭代执行。为了使描述具体化,假设每个节 s 是一个字节数组,每个重定位条目 r 是一个类型为 Elf64_Rela 的结构,如图 7-9 中的定义。另外,还假设当算法运行时,链接器已经为每个节(用 ADDR(s) 表示)和每个符号都选择了运行时地址(用 ADDR(r.symbol) 表示)。第 3 行计算的是需要被重定位的 4 字节引用的数组 s 中的地址。如果这个引用使用的是 PC 相对寻址,那么它就用第 5 ~ 9 行来重定位。如果该引用使用的是绝对寻址,它就通过第 11 ~ 13 行来重定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foreach section s {
foreach relocation entry r {
refptr = s + r.offset; /* ptr to reference to be relocated */

/* Relocate a PC-relative reference */
if (r.type == R_X86_64_PC32){
refaddr = ADDR(s) + r.offset; /* ref's run-time address */
*refptr = (unsigned) (ADDR(r.symbol) + r.addend - refaddr);
}

/* Relocate an absolute reference */
if (r.type ==R_X86_64_32)
*refptr = (unsigned) (ADDR(r.symbol) + r.addend);
}
}

可执行目标文件

我们已经看到链接器如何将多个目标文件合并成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我们的示例 C 程序,开始时是一组 ASCII 文本文件,现在已经被转化为一个二进制文件,且这个二进制文件包含加载程序到内存并运行它所需的所有信息。下图概括了一个典型的 ELF 可执行文件中的各类信息。

assets_-MHt_spaxGgCbp2POnfq_-MI8pquOBkqRu_B1qWTy_-MI8q7GVbCgZ3tgNwsW__07-13 典型的ELF可执行目标文件

可执行目标文件的格式类似于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的格式。ELF 头描述文件的总体格式。它还包括程序的入口点(entry point),也就是当程序运行时要执行的第一条指令的地址。.text、.rodata 和 .data 节与可重定位目标文件中的节是相似的,除了这些节已经被重定位到它们最终的运行时内存地址以外。.init 节定义了一个小函数,叫做 _init,程序的初始化代码会调用它。因为可执行文件是完全链接的(已被重定位),所以它不再需要 .rel 节。

加载可执行目标文件

要运行可执行目标文件 prog,我们可以在 Linux shell 的命令行中输入它的名字:

linux> ./prog

因为 prog 不是一个内置的 shell 命令,所以 shell 会认为 prog 是一个可执行目标文件,通过调用某个驻留在存储器中称为加载器(loader)的操作系统代码来运行它。任何 Linux 程序都可以通过调用 execve 函数来调用加载器,我们将在 8.4.6 节中详细描述这个函数。加载器将可执行目标文件中的代码和数据从磁盘复制到内存中,然后通过跳转到程序的第一条指令或入口点来运行该程序。这个将程序复制到内存并运行的过程叫做加载

07-15 Linux x86-64 运行时内存映像

每个 Linux 程序都有一个运行时内存映像,类似上图所示。在 Linux 86-64 系统中,代码段总是从地址 0x400000 处开始,后面是数据段。运行时在数据段之后,通过调用 malloc 库往上增长。(我们将在 9.9 节中详细描述 mallow 和堆。)堆后面的区域是为共享模块保留的。用户栈总是从最大的合法用户地址( 248−1\small 2^{48}-1248−1 )开始,向较小内存地址增长。栈上的区域,从地址 2^48^ 开始,是为内核(kernel)中的代码和数据保留的,所谓内核就是操作系统驻留在内存的部分。

为了简洁,我们把堆、数据和代码段画得彼此相邻,并且把栈顶放在了最大的合法用户地址处。实际上,由于 .data 段有对齐要求(见 7.8 节),所以代码段和数据段之间是有间隙的。同时,在分配栈、共享库和堆段运行时地址的时候,链接器还会使用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参见 3.10.4 节)。虽然每次程序运行时这些区域的地址都会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

当加载器运行时,它创建如上图所示的内存映像。在程序头部表的引导下,加载器将可执行文件的片(chunk)复制到代码段和数据段。接下来,加载器跳转到程序的入口点,也就是 _start函数的地址。这个函数是在系统目标文件 ctrl.o 中定义的,对所有的 C 程序都是一样的。_start 函数调用系统启动函数 __libc_start_main,该函数定义在 libc.so 中。它初始化执行环境,调用用户层的 main 函数,处理 main 函数的返回值,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把控制返回给内核。

小结

链接可以在编译时由静态编译器来完成,也可以在加载时和运行时由动态链接器来完成。链接器处理称为目标文件的二进制文件,它有 3 种不同的形式:可重定位的、可执行的和共享的。可重定位的目标文件由静态链接器合并成一个可执行的目标文件,它可以加载到内存中并执行。共享目标文件(共享库)是在运行时由动态链接器链接和加载的,或者隐含地在调用程序被加载和开始执行时,或者根据需要在程序调用 dlopen 库的函数时。

链接器的两个主要任务是符号解析和重定位,符号解析将目标文件中的每个全局符号都绑定到亠个唯一的定义,而重定位确定每个符号的最终内存地址,并修改对那些目标的引用。

静态链接器是由像 GCC 这样的编译驱动程序调用的。它们将多个可重定位目标文件合并成一个单独的可执行目标文件。多个目标文件可以定义相同的符号,而链接器用来悄悄地解析这些多重定义的规则可能在用户程序中引入微妙的错误。

多个目标文件可以被连接到一个单独的静态库中。链接器用库来解析其他目标模块中的符号引用。许多链接器通过从左到右的顺序扫描来解析符号引用,这是另一个引起令人迷惑的链接时错误的来源。

加载器将可执行文件的内容映射到内存,并运行这个程序。链接器还可能生成部分链接的可执行目标文件,这样的文件中有对定义在共享库中的例程和数据的未解析的引用。在加载时,加载器将部分链接的可执行文件映射到内存,然后调用动态链接器,它通过加载共享库和重定位程序中的引用来完成链接任务。

被编译为位置无关代码的共享库可以加载到任何地方,也可以在运行时被多个进程共享。为了加载、链接和访问共享库的函数和数据,应用程序也可以在运行时使用动态链接器。